948项目“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研究”召开2006年年会(2006.03.29)
2006年3月23-24日,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主持的948项目“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研究”2006年年会在海南陵水县召开,来自全国10余个项目协作单位的30多名会代表参加了会议,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参加人员植物科技学院牟同敏教授和余四斌教授等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十一五”任务分工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参观各项目协作单位提供集中展示的优异材料,并进行现场评价。 会议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李自超教授作了《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特邀报告,来自项目协作单位的12名代表分别汇报了本单位课题进展情况及2006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会上,张启发院士还就新引进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分发、野生稻材料高产试验、抗旱及N、P营养高效材料复筛、分子标记发掘、抗旱节水材料的示范、新品种(组合)展示等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十五”期间,该项目完成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份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工作,并应用分子标记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在不同生态区进行了表型鉴定和特性评价;完成了大规模近等基因导入系的构建与目标性状的筛选,以我国主要稻作生态区的22个当地代表品种为受体亲本,培育了6万余份近等基因导入系,向全国21个省市发放种质资源1万余份次;对构建的导入系进行了大规模表型鉴定和目标性状筛选,获得抗旱、耐低磷、耐低氮、外观和蒸煮品质、抗病等相关材料近6000份;建立了大规模、高通量和低成本分子标记技术体系,鉴定、定位了具有利用价值的新基因20余个;建立了引进资源和近等基因导入系的性状表型数据库,发展了与抗旱、营养高效相关的筛选与鉴定技术,优化了稻米品质的化学分析和近红外鉴定技术;这些工作的完成,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同时为开展大规模基因定位、基因分离和分子育种创造了条件,并建立起了较完善的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十五“期间已培育了一系列高产、稳产、优质和抗性强的新品种(系)和新组合,其中4个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8个品种通过省级新品种审定,16个品种(组合)进入省级区试;另外还发表论文163篇,其中SCI刊源文章15篇;申请专利15项,授权5项;获奖成果5项。 “十一五”期间,项目将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水稻育种创新的资源平台和分子技术平台,鉴定、定位一大批具有利用价值的新基因或主效QTL,培育一批优质、抗病、抗虫、肥料高效、耐旱、高产等目标性状显著改良的新品种(系)或新组合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系)或新组合,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